close

安平東西土地公 神界輩份高記者羅玉如/南市報導   創建於清嘉慶二十二年的文龍殿,日前因漏水問題拆除重建,引起地方關注。耆老指出,文龍殿與古堡街的金龍殿,自古並稱安平東西土地公廟,主神樣貌略異,但均頭戴官帽,相傳安平開發早、為官者多,土地公在神界輩分大,可直上天庭覆命,才享頭戴官帽的殊榮。   位於安北路一二一巷十弄的文龍殿,創建於清嘉慶二十二年(西元一八一七年),距今已近兩百年歷史。地方指出,廟址鄰近古運河河道,搭船沿古運河東行,可達繁榮的台南府城,往來漁民、商賈眾多,為求平安發財,大夥兒集資捐建了土地公廟,主祀福德正神、福德夫人。當時廟址以西數百公尺外,早興建了座福德祠,因此文龍殿稱「東土地公廟」,福德祠稱「西土地公廟」。   耆老表示,後來東土地公廟再奉祀邢府千歲,才正式改稱文龍殿,並配祀王船一艘。日前文龍殿因漏水嚴重,危及房屋結構,信眾決定集資原址重建,祀神暫時移往對面的行宮。總幹事黃進火指出,海頭社境共有廣濟宮、文朱殿、周龍殿、文龍殿、金龍殿等五大廟宇,地方奉廣濟宮、文朱殿為首,其餘均係角頭廟性質。   文龍殿上一次翻修是民國六十八年,此次重建,是近三十年來最大的變動,所以地方相當重視。   至於西土地公廟「金龍殿」,據說創建於荷治時期,原廟名為福德祠,明永曆二十五年增祀老澳蘇府千歲,才改稱金龍殿,清光緒年間再增祀原安平水師金門館伍德宮的蘇府三王爺。   兩座土地公廟相距不遠,且香火鼎盛,最令地方津津樂道的是,土地公均頭戴官帽,老一輩盛傳,安平開發早、為官者多,因此土地公在神界輩分大,可直接上天庭覆命,才享有頭戴官帽的榮譽。 2006/07/05 19:08 中華日報 南縣市綜合新聞 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! .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zd0000159 的頭像
    zd0000159

    矯正牙齒(帶動)

    zd000015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